新聞

2022年12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 2022年12月
以創新成就卓越 自信走進英語國度
天主教鳴遠中學成立於1950年,建校至今超過七十載,一直不遺餘力為學生營造最佳的英語學習環境,籌劃各種英語學習活動,讓學生置身於英語國度,務求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使用英語的習慣,提升其語文能力。隨着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愈來愈大,學校積極為學生構建英語平台,幫助他們建立信心。袁玉蘭校長期望帶領專業教學團隊,繼續秉持基督的博愛精神,培養學生德才兼備,成為社會未來的棟樑。
優化校園環境 建立學生自信心
為建立學生學習英文的自信心,以及營造活潑的語言學習環境,學校優化校園翻新硬件配套。袁校長表示:「我們期望學生進入校園後,就能感受到追求卓越的學習氣氛及良好的英語氛圍。」學校大堂增設新獎杯櫃及大電視,以展示學生在不同領域的傑出成就,例如英文戲劇活動中,演出莎士比亞劇作的片段和照片,以及投稿至《南華早報》的優秀文章。此外,學校興建了有蓋操場小講台,提供舞台讓學生展現其英語能力。英文科在午膳時間,舉辦多項英語活動,組織初中學生進行拼字遊戲,以及安排學生在台上表演朗誦和演唱。袁校長從校園細節着手,透過營造濃厚英語氛圍,以及搭建展現自我的平台,使學生能夠提升使用英語的自信心。
制定英國語文教學策略 多方面培養學生英語能力
英文科着重幫助學生多學生詞(vocabulary building),運用腦圖(mind-map)及主題句(topic sentence)進行寫作及組織說話的內容,使他們能循序漸進,勇於運用英語。學校又利用以下的方法,提升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教學的效能。
1. 分組教學 照顧學習多樣性
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並按能力分組,加強學生聽、講、讀及寫的能力。學校購買網上英文學習平台,讓初中學生在課餘時完成互動及有趣的練習,並鞏固其學習英語的基礎。學校成功申請優質教育基金,為中四及中五學生設計了一個名為“E-assessment: Use of Big Data to Improve English Reading”的平台,加強對閱讀卷的題型分析,提升他們“skimming”及“scanning”的閱讀技巧訓練,改善他們的文憑試卷一的答題技巧。
2. 恆常I Can Do It 為學生累積成功經驗
學校為初中學生設計一名為“I Can Do It”的“Speaking Scheme”。計劃是要學生在課餘找老師進行互動的對話,幫助學生提升運用英語的信心。
3. 中一迎新課程 打穩學習基礎
老師為學生設計了一份“Classroom English”的教材,教授他們一些常用的英文詞彙,包括中學科目常用英語及校園設施的英文名稱,使他們更容易融入中學的英文課程。
4. 培養閱讀習慣 開啟知識寶庫
學校除了在初中設定英文讀物(Readers)外,老師亦鼓勵學生課餘閱讀英文書籍,並且舉辦班際的英文讀書報告比賽,以豐富他們的詞彙量並啟發他們的批判性思維。中六級李慧欣同學榮獲哈佛大學香港校友會舉辦的「哈佛圖書獎獎學金2021」,成為「哈佛圖書館獎學金2021」得主之一。中三級吳孋藍同學,獲得2022年度「4‧23世界閱讀日創作比賽」──「書香滿溢‧喜閱六十」優異獎。
奠定基礎 從日常提升英文素養
袁校長表示:「良好的英文基礎與日常生活訓練有密切關係,我們以兩文三語為目標,期望學生能夠中英並重。在升旗禮、校慶及畢業典禮中,除了中文外,同學亦要運用英語來主持活動,相信同學只要多運用英語,自然提高英語水平。」為增加學生接觸及應用英語的機會,學校特意安排外籍英語老師在午膳時間組織各類英語活動。學校又設有英語角。英語角為學生創造一個學習英語的平台,透過相互交流,學生對學習英語變得更有信心。週五宗教英文祈禱會,配合關愛正向氛圍。外籍老師於星期五會訓練學生在早會誦讀聖經詩篇及分享生活點滴,擴闊學生的眼界,及加強學生的正面價值觀。
多元學習活動 發展學生語言潛能
學校老師每年均為中一及中二級學生舉辦分別以“Food”和“Shopping”有關的主題活動,中三級學生會參與一個名為“Easter Egg Hunt”的遊戲,讓他們建立詞彙,運用英語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讓學生於遊戲中學習。
學校又設有英語週,英文科舉辦一連串的活動,邀請其他外籍人士,為各級學生介紹不同國家的文化,並以遊戲及問答形式,提升他們學習英文的興趣及提升他們的信心。在英語週期間,學校邀請香港理工大學學生設計英語相關的攤位及活動供全校學生參與,讓學生於快樂中學習。
英文科在節慶日子融入英語教學,以情境學習的模式營造節慶氣氛,帶給學生難忘的體驗。校方在圖書館舉辦「中秋英文謎語燈會」,拓闊學生的英語視野,學生們踴躍猜燈謎,贏取獎品,有利於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在聖誕節,英文科與音樂科合辦跨學科英語活動,外籍英語老師教授學校合唱團的學生演唱聖誕歌曲,以及分享耶穌誕生時的故事,讓學生對聖誕節文化能有更深入的認識。英文科又與視藝科合作,把中一學生完成了的一篇有關煮食過程的作文,再用圖像表達製作食物的不同步驟,增加學習英語及視藝科的興趣。
英文科又為中四學生舉辦行業訪問活動,例如安排他們訪問著名主持人森美,加深對傳媒業的認識,有助規劃自己的未來路向。自2020-2021年度起,學校英文科科主任黎志偉老師及英文科梁愛蓮老師被教育局的語文教學支援組邀請成為“resource teachers”,與其他學校分享把英語課程融入生涯規劃及全方位學習的經驗。
教學結合科技 加強學習積極性
學校把電子教學作為重點項目推行,一直開拓更多學習資源,以創新科技為教育輔助,全面提升課堂的教與學效能,協助學生發揮潛能。英文科老師會使用電子教學工具進行學與教,網上學習平台進行教學。老師會就着課程內容,拍攝相關的教學短片,按照學生的程度給予相應教材,以照顧不同學習需要,學生可以重複觀看老師發放的教學短片。整個英語教學由線上、線下授課相互配合,讓學生吸收課堂內容的同時,亦能進行自主和延伸學習。老師在課餘時間亦能隨時隨地解決學習疑難,提出有效益的回饋,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英語教學形成雙向互動的模式。
浸入式仿真實驗室 滲透創科教育
學校近年大力推動STEM 教育,在課程和教學上滲透創科元素,實踐跨學科學習的理念。學校新建「浸入式仿真實驗室」(VR Cave)教學系統,能夠將書本知識及抽象概念,以虛擬實境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該系統可應用於各個年級,進行跨學科學習,英文科擬通過與地理科協作,安排學生模擬海嘯侵襲,透過戴上立體眼鏡,彷彿置身現場之中,增強感官記憶,學生能夠更加理解書本的內容,並深化每個英文單詞與內容的連結。這種生動富投入感的教學方法,有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令他們願意主動地學習。